天津信息网::www.tjzhengzhongzhiwu.com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网络整理 2019-06-20 国内新闻

走进泉州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泉州的知名度还停留在一种知道的人会心一笑,不知道的人一脸懵的尴尬状态。介绍它时,也常常要借厦门的光(高铁半小时直达)。而实际上,若是掰着手指头数数,泉州很有几个响亮的名头:它是马可波罗笔下的光明之城,是花红似火的刺桐城,是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……历史的馈赠给了泉州“活着的古城”的称号,多种文化的融合塑造了它包容的气质,时光镌刻下的的痕迹,如同立体的史书一样可触摸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但当你真正来到泉州,就发现这是一个从细节处让人亲近起来的城市——一片雕刻云纹的瓦当,一碗让人心满意足的面线糊,一副骑楼下的匾额——城小而处处惊喜,爱上泉州,只需要一天的时间。

小吃,是认识这座美食之城的绝佳切入点,不妨以一碗地道小吃开启一天。面线糊可谓是泉州美食界的扛把子,貌不惊人但其实大有名堂,不仅高汤底费尽工夫,十几种加料更着实为难第一次尝试的人——虾仁、豆干、大肠、醋肉、猪蹄……对此我们的建议是:其他随你便,但是一定要加油条!

来碗面线糊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想要接接地气,你可以在巷子里寻找油腻腻的窗玻璃上写着“面线糊”三个字的推车,甚至学着当地人的样子,捧起碗来蹲在路边吃。在冬日暧昧的晨光中,吃个暖烘烘熨帖贴吧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开元寺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开元寺占据着老城旅行榜单的首位,因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而得名,虽然现在的面积已不足当时的十分之一,但仍能见其迦蓝威严。平日里已是香火鼎盛,春节期间门口道路水泄不通,寺内红彤彤一片(泉州人过年特别喜欢穿红)。中轴线上宝殿重重,两侧建有镇国塔和仁寿塔,即俗称的东、西二塔。大雄宝殿名为“百柱”,实际柱子86根,历代明亮的色彩、原始和古典的柱头样式,以及东西方风格的雕刻和花纹皆可见。大殿正前供奉五智如来,旁侧有十尊神像;正后供奉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,两翼有十八罗汉造像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东西塔在寺外远远就可见,凌空欲飞的造型、千年风霜的痕迹,使得这两座石塔成为当之无愧的开元寺的瑰宝。二塔看似外观一致,但实际上建造时间和高度皆不同,不妨仔细观察一下。

承天寺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承天寺也是闽南名刹,与开元寺齐名,但比后者多了一番闲云流水的逸情。其园林布景既让人感受到寺院的清幽,也有岭南园林的风流雅致。建筑没有过多的繁复华丽配搭,却是靠冷静稳重之姿使人肃穆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这座别致的古刹就隐匿于闹市之中,有路转溪头忽见的感觉。因此,承天寺被称为“城市山林”,无论是不是信徒,都可于此隔开繁华嬉闹的院墙内,避退俗世,寻找一份闲适从容。作为名寺,民国时期众名僧在此弘法,宗风远播。值得一提的是,寺内有弘一大师化身处,可寻大德雅迹。

侯阿婆肉粽店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侯阿婆肉粽店位置很好找,从钟楼走上东街,大概一百米就到了。不起眼的小店面, 端上桌的是最有人情味的小食。肉粽体格憨壮,然而十分有“心机”——里面加入鲜肉、干贝、板栗、虾仁等6、7种料,调和了喷香醇厚的酱汁一同入口,光听着耳朵都要流口水的。肉粽的大个头儿可能会让远来的客人大吃一惊,建议吃的时候用勺子摊开。不妨搭配一碗水丸汤、肉燕汤,不仅防止噎着,更能理直气壮地多品尝一样。

清净寺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泉州的宗教场所拥有一种诡异的和谐,不同宗教场所相安无事地比邻而居——关二爷隔壁是清真寺,佛寺挨着基督堂,这片墙上能见到传统的云纹,那根柱上就可能有印度的浮雕。清净寺寺如其名,建筑使用的灰、青、白色给人以宁静的感觉,庭院稀稀落落,偶有教徒,与其身畔香火萦绕、霞璃金瓦的关帝庙形成了极为鲜明强烈的对比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公元1009年,又名 “艾苏哈卜清真寺”。主体建筑奉天坛经历了1607年的一次8.1级大地震后,圆顶坍塌,如今只能看到墙壁和柱体。后宣礼塔也被飓风吹毁,只剩遗址可循。

中山路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过去,泉州的格局可以用“东西两座塔,南北一条街”一言概括,这条贯穿老城的南北向大街就是如今的中山路。这条路从兴起到今天,一直是重要的骑楼商业街。骑楼建筑是岭南城市特有的文化遗产,“南国多雨天,骑楼可避风”,骑楼不仅是应对自然天气的一种建筑形式,更见证了闽南人下南洋带来的商贸繁荣,辗转的檐角和跌宕的浮雕保留下昔日泉州的风采。如今骑楼下的热闹依然来源本地人的生活,从五金配件到电动车的大小商铺,仔细看看,还能找到不同年代留下的招牌。

天后宫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中山南路走到头,就是天后宫。泉州天后宫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为久远、规模最大的妈祖庙。东南沿海闽地崇拜妈祖是习俗,再洋气的青年也在妈祖祭典上穿红戴绿,春节期间天后宫内亦是火红一片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山门的檐角凤舞龙腾,重彩明艳,反应民间崇拜的热烈朴实。正殿为明清木结构建筑,保存完好,其中供奉巨大妈祖神像,身着彩衣,面容肃静慈祥。近年来,破损的建筑已陆续修复,使天后宫恢复了历史面貌。泉州天后宫就建在原南城门边,临晋江河畔,凡出海的船工、渔民、商旅来天后宫祈求庇佑,是当地风俗。

秉正石化花膏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石花膏外观类似果冻,实际口感脆而嫩,吃时用刨刀刮成细条落进碗里,加上配料而成。落座的基本都要点四果汤,所谓四果汤就是以石花汤为底,加上三样料和蜂蜜。至于加什么,可选的就多了——红豆、绿豆、仙草、银耳还有各种水果。四果汤四季可食,但在夏天堪称绝佳的消暑圣品。天后宫总店就在天后宫门口。

听一场南音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南音,发源于泉州,有“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”之称,与汉代"丝竹更相和,执节者歌"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,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在文庙广场东北角的戏台,每晚8点左右,会有当地南音剧团的免费表演。袅袅丝竹音中,歌者缓缓吐音:“孤灯独对阮无意惹东西”“颜色青空阮身无依”“情义如蜜调落糖”,虽然是用泉州闽南语演唱,但舞台两侧会有电子屏显示歌词,能使人既闻曲调又有情。听众以本地老者和游客为主,但半个小时后年轻游客拍完照基本就会走光。2月5日至19日(正月初一至十五)每晚8:00-9:00,有泉州政府主办的“逛古城,听南音”活动将举行,可到泉州酒店新翼楼大堂免费听南音。

去“活着的古城”,寻找失落的年味

本文作者:聚龙哥(今日头条)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toutiao.com/a6704232665131778567/

声明: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,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;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,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

Tags:泉州   妈祖   建筑   小吃   我在宫里做厨师   浮雕   虾仁   粽子   扁肉燕   厦门   天坛   豆干   春节守护值班   文化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