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信息网::www.tjzhengzhongzhiwu.com

首页 > 国内新闻 / 正文

“自行车首镇”小厂故事:快钱之后 断了财路|共享瞥见不复明单车|摩拜|ofo_科技

网络整理 2017-10-18 国内新闻

  新浪科技 韩大鹏

  资本的泡沫破裂后,留给王庆坨的不止有鸡毛,还有怨气。

  这是一间篮球场大小的生产车间,昏暗且伴有潮气。阳光透过窗户缝隙折射进来,洒在布满灰尘的传送带上,一旁的铁板上,零星地叠放着单车支架、轮胎、前叉……

  驻足许久,除了窗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噪音,整个厂房安静的出奇,没人注意到陌生人的来访。厂房外有个前院,墙边挂着老旧的牌匾,“金盛天自行车厂”的字样依稀可见。

  很难想象,这间“毫无生机”的自行车厂,在十余年间经历过多次起伏。

  它是天津王庆坨镇五百余家车厂中的“一粒沙”,埋没在“中国自行车第一镇”的角落中。

  它更是共享单车浪潮中的“一滴水”,踏着资本的波涛急速前行,如今却“趴”在了沙滩上。

  (一)全民造车

  10月14日,车厂老板冯雷辛坐在前院办公室的躺椅上,旁边摆满了十余款各色样车,那是他专为共享单车打造的。

  听闻有人看车,他立即起身笑脸相迎,生意或许来了。

  “什么?你问共享单车?我们现在不做那个了”,老冯边摇摇头边皱起眉头。

  的确,“共享单车”四个字,曾将他的事业高高捧起,如今却又重重跌落,而这次落地,恐怕是摔得最惨的一次。

  故事还要从1996年说起。那年,34岁的老冯从山东老家来到王庆坨镇打拼。那个年代,全国对自行车的需求量爆棚,王庆坨的几家自行车小厂恰巧赶上了这班“经济列车”,带动了整个乡镇自行车产业链的发展。一时间,车厂小作坊接连建成,分布在小镇的核心区及四周,大有全民造车之趋。

  也是从那时起,老冯的命运与自行车紧紧相连,属于他的单车小作坊诞生了。

  好景不长。因为出货量大且无质量监控,很快,王庆坨所生产的自行车遭到了同行的痛斥,他们认为这里生产的车:低端,低廉、劣质、不安全。

 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,王庆坨有的自行车50元一辆,是当时全国均价的三分之一,这种车的使用周期只有3个月,车架薄得跟纸一样。

  “其实也没那么夸张,但容易坏倒是真的”,老冯说,当年虽被南方的同行抨击,但丝毫未影响车辆产出,可惜,这种快速而扭曲的发展步伐被镇政府叫停。政府要求整顿整改,这让他的小作坊停工近3个月,但也给他带来了利好:有了质量生产标准,有了品牌意识形成,尝试跨进中端市场。

车厂为共享单车打造的各式样车。新浪科技 摄

Tags:共享单车   摩拜   ofo

搜索
网站分类
标签列表